
查看營收結構,透過科技的推動達到規模化
—曾正忠台大創創中心執行長
之前看過很多看過教育新創,因為具有理想性格,容易放在非營利組織或社會企業框架下思考,這樣沒有不好,但營運上因為資金來源的限制,的確會面對穩定經營和發展的局面。如果是這樣不以獲利為導向,團隊就需要思考怎麼發揮更大的影響力。
這幾年開始看到團隊認真思考規模化這件事,也具備商業的概念,由於這次評選希望以國家隊的概念找出團隊,我們不只關心成功的機率,也重視創新的成分。從成功的機率來看,我會回到最根本的部分,這個團隊推出的產品服務損益點是多少?什麼事營收的突破口?此次參賽團隊我發現,團隊多半面臨到營收增長的瓶頸,這個局面就會很為難,比如許多團隊都是投入營隊的模式,題目雖然有趣,但都是靠「人」在運轉,所以我會建議團隊,重新去看營收的結構,找出有機會透過科技的推動,達到規模化的事情。
就國際化角度,台灣的教育新創還在初期階段,加上教育本身往往跟本地文化關聯性強,團隊能著墨的比較不多,可喜的是,有少數團隊有這樣的企圖心。在這次專案的資源整合幫助下,我相信未來可以看得到一些成績。
其他評審

李吉仁台大EMBA教授
予新創業管理顧問公司創辦人,誠致教育基金會副董事長;曾任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、台大創意與創業學程與中心主任、台大管理學院副院長兼EMBA執行長,是企業名師,協助多家大型企業的策略規劃、轉型與高階人才發展;同時也是馬拉松跑者,並成功完賽世界6大馬拉松賽事。

邱明慧中信創投資深副總經理
曾任職旭聯科技財務長兼事業發展副總。首創國內金控投資國片電影——《殺手!歐陽盆栽》,開風氣之先,為中信創投設置國內金控唯一文創投資中心,陸續主導投資誠品生活、華研音樂、必應創造、寬宏藝術……等公司,並協助台灣文創業者商品化、產業化及國際化。

簡立峰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
學者與企業家,曾任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副所長、台灣大學教授,專長於資料搜尋。

何琦瑜親子天下創辦人兼執行長
2008年創辦親子天下,擔任創刊總編輯。目前負責親子天下公司總體策略發展,整合媒體、出版、數位等新產品開發與營運。